黄先亮:做好一块砖,做一块好砖
编辑日期:2022-04-15 09:08:13 作者:翁睿
“我是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”当记者问到黄先亮,为什么选择做公益活动时,他笑呵呵地说道。
黄先亮,一名出生于安徽安庆的90后小伙,从军五载,退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沈阳军区,是安徽省爱国拥军促进会老兵应急救援队的一名队员。
疫情当前召必回 老兵本色敢冲锋
2022年的合肥春天,被一波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。自3月15日,黄先亮收到疫情防控人手不足的消息起,合肥市瑶海区大兴塔陵、蜀山区四季花海、长丰北城新区等地都留下了他奔走忙碌的身影。“我印象特别深,连续二十多天出任务,每次救援活动,无论大小他都参加”救援队队员张欣钰向记者说道。
自2021年3月,黄先亮加入老兵救援队至今,共计参加救援活动36场次,奔赴一线支援达536小时。“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在蜀山区烈士陵园疫情防控值班点,那段时间陵园客流量非常大,基本上一有空闲我都在值班点,就是在那时,我认识了一位九十多岁抗美援朝的老战士”当时的黄先亮身着老兵应急救援队红色队服,老战士看到黄先亮后,先是上前询问他是不是当过兵,复又追忆起当年战场上的情景,吃不饱穿不暖,作战环境极度艰苦,但没有一位战友退缩。
“很累,我们值班有时数十小时才一换,但是听完老战士对从前生活的描述,我甚至觉得,我太幸福了”。黄先亮向记者感慨道,作为一名90后,成长在一片和平的土地上,已经是再幸运不过,同时还能感受到大众对军人日益增长的认同感,这是他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感到最幸福的事情。
忠孝难全不曾悔 从戎五载炼品性
“奶奶直到去世前,她都不知道我是一名军人。”黄先亮提起这段过往时,语气顿了一顿。“听我爸爸说,爷爷是一名抗战老兵,和隔壁邻居黄爷爷一起入伍的。仗打完了,爷爷却再没回家。”提起爷爷的故事,黄先亮只能听父亲的描述,爷爷连一张照片都未曾留下。那时候,失去家里顶梁柱的奶奶,一个人拉扯父亲兄弟姊妹三人长大。“小时候看电视看到军人,会联想到爷爷”这就是幼年黄先亮对爷爷的全部印象了。
从那时候起,有一个小梦想,开始在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。“我想去参军,但奶奶渐渐年岁高了,身体不好。我不敢说,只得哄她说我出去打工了。”黄先亮提起入伍时的情境,像一位负重跋涉的老兵,几经停顿,才把一句话表达完整。新兵入伍第一年,最是难熬,头等考验便是思乡。黄先亮每每与父母通电话时都会问及奶奶的情况,“奶奶很挂念你,问你去哪里打工了,怎么那么远,过年都不回家啊?”义务兵头两年没有假期,黄先亮想着,等熬过这两年,一定回家陪一陪奶奶。
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服役第二年,最爱他的奶奶没等到回家探亲的小孙子,先一步离开了人世。而没见到奶奶的最后一面,也成为了黄先亮心中永远的遗憾。从那一刻起,黄先亮决定,等服役期一到他就要退伍。
没想到这一留,又是三年。黄先亮在部队所学的专业是标图,作为战场上传达前后方实时信息的喉舌,这个综合性专业在指挥部的地位举足轻重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部队的作息是早上六点晨起锻炼,晚上九点半熄灯入眠。为了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,黄先亮每天早晨四点钟起床,跑到空地大声朗读、背诵密语,以此来加强短时间内快速记忆的能力。熄灯后再去教室听写摩斯电报密码,直至深夜十一点。摩斯电报密码等级最高为150码,当时的黄先亮已经达到135码,成为同专业中的佼佼者。“我既然已经来(部队)了,就要尽我全力表现到最好”,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。
这个专业门冷人清,黄先亮准备离队时,班长来劝了劝,他便又留了下来。“其实心里也是不想走的”这个可爱的大男孩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。
曾做城墙保卫砖 现为群众萤火石
后来,部队改革换装备,这个专业就慢慢被新的信息化专业所取代了。黄先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投入社会,自主择业。“也是机缘巧合,知道了有老兵应急救援队,想也没想就加入了。”2021年3月,黄先亮正式加入安徽省爱国拥军促进会老兵应急救援队。同年7月,郑州特大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,老兵应急救援队迅速出动。也正是那一次的经历,黄先亮更加坚定地要成为一名志愿者。
“那时候我们刚成立不久,装备也比较简陋。到了郑州后,我们向当地借了两艘小船”黄先亮向记者回忆道。接到救援被困小区任务的时候是凌晨三点,被洪水包围的城市是混沌一片,没有地图,没有信号,没有方向,黄先亮和另外三名队友就这样出发了,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,同时也不敢有半点放松,因为他们帮的是人,救的是命,每分每秒都显得尤为重要。
凌晨五点,两艘小船在汪洋里终于找到了目标。“印象太深了,刚划进小区的时候,两边居民都在开窗呐喊,他们说我们是第一个踏进小区的救援队伍。”黄先亮接着说道“感觉就是太无力了,有个小男孩问我有没有吃的,他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。”那么多的居民,但是救援队伍仅有两艘摇摇晃晃的小船。在灾难面前,救援队的力量就像是漆黑山谷里的微光,“我们把老人先背到船上,然后跳下水推着船游了一个多小时游回去的”黄先亮回忆道那次救援仍然感慨不已。
在郑州三天两夜,老兵救援队队员齐心协力,共计将3000余名百姓,从危险的洪水中转移至安全地带,装卸运送救援物资数十吨。
脱下橄榄绿,披上志愿红的“黄先亮们”就像是深夜城市里的点点微光,岁月静好时,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。危急关头他们挺身而出,汇聚成暗夜里的璀璨,带来寒冬中的温暖。